8月7日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坐在日本经济新闻记者面前,就被问道一个犀利的问题,那就是为什么美国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施加“二级制裁”, 却对中国进口俄油视而不见?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,贝森特并没有正面回应,反而是将话题转向历史, 谈论起“西方盟友”与“苏联军事竞争”的往事 。 不仅如此,在8月12日,还有消息传出, 特朗普把对华贸易休战又延长了90天到11月初 。
那么,美国为何对中国视而不见? 难道中国是全球唯一例外吗? 制裁的“唯一例外” 在今年5月,瑞士就传出中美将举行经贸会谈的消息,当时美国财长贝森特,对媒体描述这次会面时, 将其描绘成一场偶然的“巧合” ,也就是说他刚好要去瑞士,又刚好中国代表也在那里。
不过对于这样的“巧合”,中国外交部随后澄清事实真相,并且表示这场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,而且中国商务部更是进一步将此次 会面定性为“接触”而非“谈判” ,并且用“听其言观其行”六个字明确立场。 而且当福克斯主持人直白追问“谁先打的电话”时,贝森特在镜头前语塞: “(结巴了)……有很多个电话,他们没有打第一个电话……”
根据路透社随后评论称 “中国成为美国唯一愿意妥协的战略对手” ,而《金融时报》则指出“这种妥协不等于关系修复”。 就连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也分析道:“ 中方通过‘有限合作+底线坚守’策略 ,迫使美国承认其在关键领域的不可替代性。”
甚至在8月7日,日本记者向贝森特抛出了更尖锐的问题: 为什么美国只制裁印度购买俄油,却对中国网开一面? 要知道,这个问题可是触及了当前国际能源博弈的核心,毕竟印度和中国同为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, 但美国对两国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贝森特再次回避了直接回答,他转而分析历史格局,称中国是 “美国从未遇到过的最大的经济和军事竞争对手” ,他坦言中国“非常难对付”,并且暗示传统施压手段已经失效。 毕竟在贝森特看来配资平台官方网站,中国既不像西方盟友那样可以用军事、情报手段施压,也不像苏联那样经济规模有限,而且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和独特制度, 也使其成为美国战略中的“唯一例外” 。
贝森特的失败计划 甚至在8月12日, 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的联合声明正式发布 ,贝森特的核心诉求遭遇了彻底失败,毕竟他试图在谈判中要求中国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,但联合声明中却对此只字未提。 不过声明中唯一成果是: 双方同意延长“关税暂停措施”90天 ,这也意味着两国经贸摩擦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,只是将问题暂时搁置。
而且在谈判前,贝森特曾明确表示希望讨论 “中国向俄罗斯购买石油” 议题,试图说服中国停止俄油进口。 但中国政府的立场始终坚定,毕竟 能源政策应由中国自主决定 ,而且购买能源产品的来源,也应基于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需要。
最为主要的是, 任何外部压力或威胁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决策立场 ,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,中方绝不会妥协。 而且根据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报道,贝森特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抛出一个新称呼, 将中国称为“现代世界史上最不均衡的经济体” 。
他指责中国许多产品的市场售价低于成本,不仅认为 中国产品“扰乱全球市场秩序” ,更是批评中国政府对制造业的补贴是“保护主义”和“不公平竞争”。 不过这些言论也立即引发争议,毕竟贝森特的指责被解读为情绪宣泄而非建设性批评,而且中国制造业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, 并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,很显然这种充满偏见言论的背后,是对中国崛起的固有敌意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贝森特作为特朗普的核心幕僚, 其言论很可能反映了特朗普团队的立场 ,毕竟这类反华言论也在美国政坛已形成了广泛共识。
主要信息来源: 原文登载于央视新闻2025年08月12日关于外交部回应中美将关税“休战期”延长90天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中国青年报2025年05月07日关于外交部回应中美经贸高层会谈:这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的报道
配先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